作为2020年北京车展唯一在主馆亮相参展的全球一级汽车零部件巨头,博世集团对于当下汽车产业“困境”的解读备受关注。“今年博世集团在电气化、自动化和互联化交通领域的投入仍将保持高位,预计超过10亿欧元。”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部门主席Stefan Hartung博士表示。在本次车展中,博世集团的燃料电池电堆、碳化硅功率器件、智能驾舱都是首次在中国展出。在博世看来,疫情不会暂停汽车行业的转型变革。尽管面临转型变革和严峻市场环境所带来的巨大挑战。同时,该公司继续坚定在自动驾驶和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等重要的业务增长领域进行投资和不断创新。“博世不是一家传统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这是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徐大全博士在发布会上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话。一组数据,或许印证这句话背后的含义:博世在汽车电子领域是领先者,并在车载软件领域积累了40年的研发经验,每年的支出达到30亿欧元。事实上,从1978年博世的ABS防抱死制动系统首次将电子设备引入主动安全系统,此后相应的控制系统和软件开发就已经成为新的业务产品线。就在三个月前,博世集团宣布,正在将其软件和电子专业技术整合到一个部门,以加快数字化汽车转型。

从2021年初开始,博世将整合其汽车电子、底盘和动力总成部门的部分人员,并将其与汽车多媒体部门合并,涉及到在20多个国家的1.7万名员工。在昨天的发布会上,博世宣布将于2021年初正式成立全新的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统一为现有客户和新客户提供电子系统和必备软件。该事业部专注于开发面向未来的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统筹车辆计算机、控制单元和传感器。在博世看来,这三者的流畅交互,实现完美兼容并产生优势性的协同效应,在未来汽车发展中将产生决定性作用。

以全新的智能座舱为例,应对集中处理车内信息,集成多个操作系统的需求,博世在此次车展上推出了创新产品座舱域控制器。该控制器可同时支持多个显示屏,并整合多种功能需求,帮助汽车制造商为用户提供连贯、舒适的驾驶体验。此外,博世的车辆远程升级解决方案也在根据行业的需求持续演进,已经从信息娱乐系统的SOTA升级和全车ECU的FOTA升级,扩展到了支撑车辆全生命周期的远程测量、远程云诊断、大数据平台和算法的整体解决方案。同时,博世正在与中国移动合作孵化FOTA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为中小客户提供了快速易用的解决方案。整个战略的核心是瞄准整车全新的数字“架构”,博世表示,车内的中央计算单元和软件将把自动驾驶、高级驾驶员辅助、数字座舱和互联网连接等功能连接起来。最终,博世的目标是,通过跨领域计算解决方案,将能够从“单一来源”向客户提供汽车电子产品和软件。而对于当下非常热门的“软件定义汽车”的概念,博世也给出了自己的新定义:软件结合硬件。事实上,软件定义汽车过去更多是跨界汽车行业的新进入者的口号,他们大多数有着软件敏捷开发的丰富经验。而对于传统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来说,“软件定义汽车”意味着,未来只有软硬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公司才有生存机会。博世预计,未来10年,其所谓的“软件密集型电子系统”的整体市场将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从目前的200亿欧元增长到2030年的800亿欧元。这个数字包括软件和硬件,从相对简单的电子控制单元和传感器到带微处理器的车载计算机。为此,博世在现场给出了一组数据:2019年,整个汽车行业的研发支出中约1/3用于开发电气、电子产品和相关软件。预计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增加40%左右。未来,90%的汽车行业创新来自于汽车软件和电子领域。其中,自动驾驶的软件代码量将达到3-5亿行(是目前汽车代码量的十倍);到2025年,电子元件占车辆组件的总成本比例将升至35%。实际上,这也传递出非常明确的信号:纯粹的单一软件授权模式,在汽车行业并不是终极路径。全面拥抱数字化,意味着“软硬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中国,仍将是未来全球最重要的市场。”这是本届北京车展听到最多的声音。与此同时,全球汽车产业的“中国”标签不再是纯粹的产销大国,而是全面技术升级的新战场。博世也不例外。“无论就业务增长或是转型变革而言,中国始终是博世的战略核心市场。”徐大全博士表示。推动最新技术在中国的量产和商业化应用,这在过去并非“主流”声音。而加大中国的本地化研发和设计,也成为今年北京车展很多合资品牌传递的信息。接下来,博世在中国将继续坚持‘根植本土、服务本土’的长期发展战略,加大本土化创新与研发,结合硬件和软件的优势,助力未来智能交通出行。博世在中国目前拥有7800多名研发人员,比上一年增长300多名。博世中国创新与软件研发中心今年已经开始团队工作,其全新大楼不久就将在无锡建成启用,进一步整合并加强中国本土的软件开发能力。同时,博世在上海建立了其全球第7个人工智能中心,推动本土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的研发。此外,长沙热管理系统实验室、宁波两轮车生产研发基地也将在今年投入使用。而在博世传统优势的智能驾驶领域,在过去近十年中,博世与本土主机厂在自适应巡航、自动紧急制动、车道保持、自动泊车辅助、交通拥堵辅助、高速公路辅助等诸多驾驶员辅助功能上开展大量本土应用合作。“持续投入本土创新,”是博世接下里的战略选择。今年,博世全球首个带自动变道的高速公路辅助增强功能以及依靠智能钥匙或手机实现的遥控泊车技术已经在中国市场实现量产。

2021年,由中国本土主导、全球合作开发的全新高速公路辅助功能以及全球首个ADAS商用车项目(车道保持功能)也将在中国投入量产。此外,在高度自动驾驶方面,博世将推进自动代客泊车技术在中国的场景化应用。除了此前与戴姆勒在北京落地相应的场景应用展示,博世也正与广汽研究院等本土主机厂商密切合作今年,博世进一步将EV机器人充电与自动代客泊车技术相结合,大幅提高电动车充电桩的利用效率。新的商业落地将率先在上海进行试点。几个月前,博世集团对其管理委员会进行了改组,将监督中国市场的职责交给首席执行官Volkmar Denner,集团董事会成员、亚太区负责人Peter Tyroller将于今年年底退休。自2021年1月1日起,Volkmar Denner将负责中国业务。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除了德国本土市场,中国是博世全球最大的市场。此前,博世在多个场合强调,“从全球视角看中国汽车市场,中国正在转变为技术创新的试验场。”“进一步提高综合软件研发能力,为本地客户提供快速的工程服务,”则意味着智能网联汽车市场争夺战进入白热化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