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对标特斯拉的Lucid Air四款车型的上市,是最近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一件大事。作为一家造车新势力,且从创始人到如今的CEO,都有浓浓的特斯拉背景。而其首发的Lucid Air,从定价、配置到性能参数,直指的正是特斯拉旗下的旗舰Model S车型。
Lucid Air带来了四个版本的车型,分别是交付时间在2022年的Air、2021 年第四季度的Air Touring、2021 年第二季度的Air Grand Touring以及2021 年第二季度的Air Dream Edition,它们的指导价依次为:8 万、9.5 万、13.9 万、16.9 万美元。从时间轴上看,它遵循了豪华品牌与特斯拉之前的策略,售价越高的顶配车型,越早上市。这有助于一个初创品牌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在获得比较好的消费者的反响之后,再向下延伸,通过性价比更高的入门级车型来提升销量。评价一款电动车的豪华,主要从三电性能、前瞻技术以及内外饰设计角度来看。对于内外饰,我们不去做过多的评论。一些人会觉得这款车外观惊艳且内饰豪华;但也会有人觉得其外观平淡,与特斯拉或者国内的新势力造车企业的外观造型上没有太大的差异。至于奢华的内饰设计,无论是从庸才还是在功能性上,留给每个主机厂可供发挥的空间已经不多,因此人们即使注重细节,但是会更多的关注Lucid Air在三电以及前瞻技术方面的展示,是否能够足以形成碾压特斯拉的实力。
从Lucid Air公布出来的三电系统数据可以发现,其从设计之初,就完全瞄准特斯拉Model S来设计的。目前制约电动车发展的关键因素仍然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焦虑,无论是充电站这样的基础设施,还是换电技术,目前都还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电动车的核心问题。为了提升续航里程,Lucid Air从整车平台和电池种类两部分着手,直接对标Model S。首先Lucid Motor开发了LEAP平台,使得Lucid Air的顶配Air Dream Edition的电池携带量达到了惊人的113度,而其对标的Model S不过100度电池;在电池选择上,Lucid Air选择了比Model S所携带的18650能量密度更高的LG化学的2170圆柱电池。综合来看,Lucid Air的Air Dream Edition的续航里程503英里,超过800公里,几乎完全可以解决续航里程的焦虑问题。在快充领域,面对特斯拉的超级充电技术,Lucid Air给出了自己的亮眼成绩单,甚至可以加冕有史以来充电最快的电动汽车。利用直流快充网络,其充电速度理论上可以达到每分钟20英里的成绩。即使考虑到环境因素的影响,20分钟实现300英里(约480公里)的成绩,这足以和特斯拉的超级充电站相媲美。电机,也是Lucid Air的一大亮点所在。1080马力的前后双电机四驱设计,以及0.21的风阻系数设计,让Lucid Air的百公里加速时间仅为2.5秒。而单个电机的重量仅为74KG,为底盘布置携带更多的电池以及较大的后备箱容积和车内空间贡献良多。Lucid Air周身分布了包括14个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在内的总计32个捕捉周边环境的传感器,在Air Grand Touring以及Air Dream Edition上还有一个前向激光雷达,用以为以后的L3级自动驾驶做准备。但目前车辆更多的还是只能实现L2级别的驾驶辅助功能,至于搭载了前向激光雷达高配车型在硬件上是否满足了L4级别的硬件需求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不带激光雷达的低配车型要想升级的可能性已经不大。而控制芯片的算力和软件算法的迭代,将决定Lucid Air何时可以实现L4。在车联网的设计上,时下流行的语音和手动控制方式都没在Lucid Air上有所体现,同时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也可以使得车辆自动完成不同人员预设的个性化设置。同时,手机app对车辆进行控制,实现提前发送导航定位,设定空调温度,寻找充电桩功能同样也没有缺席。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Lucid Air的语音控制是与亚马逊合作的Alexa产品。导航、空调、呼叫、流媒体、智能家居控制都被囊括在Alexa中,而向购物车或待办事项列表增添项目,是Alexa一大亮点所在。
Lucid Air的概念车早在2016年就已经推出,彼时如果抓紧时间量产,就不会是目前特斯拉一家独大的局面。北汽与贾跃亭的掺和,让Lucid Air错过了最为宝贵的发展机遇期。这一切直到2018年得到了沙特主权财富激进10亿美元的投资之后,量产过程才开始加速,这才有了展示在我们面前的四款量产车型。深耕豪华品牌市场,是包括Lucid Motor在内的电动车企业需要大力贯彻并不容动摇的策略。传统的豪华品牌ABB都已经提出了非常激进的电动化战略,究其原因在于电动车能够轻松带给消费者非常好的驾乘体验,无论是加速性能还是整车的NVH性能,这些在传统内燃机车时代需要主机厂花费大量力气的难点,在电动车身上就已经完全不存在。只要家中有一个充电桩,且不会需求长途驾乘或者驾驶路线上的充电站设施比较完善,目前电动车的续航里程足以支撑人们的一般出行需求。而对于购买力相对较弱一些的消费者,其实对于豪华品牌厂商来说,只需要推出一两款入门级的车型就可以了,并不需要花太多的精力在入门级的产品上。做好当下,完成量产,实现企业自我造血功能以及可持续的发展能力是当务之急。Lucid Air不仅需要尽快完成Air系列轿车产品的上市,SUV、皮卡甚至MPV这些细分市场都需要有所布局,并形成几款车型的高低搭配。这就考验Lucid全力打造的LEAP平台是否具备足够的拓展能力,在中东石油资本的支持下,Lucid Air能够比特斯拉更为从容地去走过量产这道门槛。而且由于市场对特斯拉的高度追捧,Lucid Motor也会拥有比特斯拉更好的条件去从公开市场筹集未来发展的资金。以美国目前较为宽松的资金面,Lucid Air很有可能获得很高的估值。但决定未来汽车企业命运,不会仅仅是整车集成技术。在包括电池能量密度、高性能电机、无人驾驶技术、5G人工智能驾驶座舱等领域,都是主机厂自己或者联合供应商一起去探索研究的领域。也许有一天,为了提升自身车联网的服务,主机厂还不得不自己发射几颗卫星来给自己组一个通讯网络。而这方面,无论是Lucid Motor还是其他国内的造车新势力都还远远没有具备这样的能力。